养老投资
嘉实将养老金业务定位为长期战略业务,深度涉足包括主权财富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年金、养老目标基金在内的三大养老业务 养老投资主页 |
---|
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正逐步回暖。以中证偏股混合基金指数为代表,近一年上涨11.96%,今年以来上涨3.39%。
市场这种结构型行情演绎下,还是考验各家公募机构实力的,包括产品布局的前瞻性与体系化、以及投资研究与主动管理能力。尤其是本轮科技主线行情背后,新一轮科技创新多学科交叉、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螺旋演进下,对投资团队专业性、前瞻性、持续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2月收官,拉了一下主动基金的业绩表现,发现今年以来、近一年等维度看,多只嘉实基金产品位居涨幅前列,涌现不少实力“中生代”和新锐基金经理。
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另外几位科技成长方向的实力投手:
嘉实基金李涛 资深的TMT专业投手
16年证券从业经验,9年投资经验,是典型的专业科技背景“学研投”发展路径:清华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博士,曾师从国产EDA软件缔造者之一;2008年入行任行业研究员,是全市场最早一批的买方TMT研究员,见证行业成长;2012年1月加入嘉实基金,历任行业研究员、投资经理,拥有公募、专户、QFII等丰富投资经验。目前在管嘉实信息产业、嘉实积极配置一年持有等产品。
李涛投资风格成长,专注TMT、新能源、先进制造等投资,坚定看好A股核心科技,认为信息产业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赛道之一,相信中国必将诞生万亿级别的软件公司。
熟稔产业发展与细分脉络,才能不断前瞻挖掘产业创新中潜力上市公司,去伪存真。在近两年震荡行情下,嘉实信息产业2023年度净值增长19.04%,2024年度净值增长21.32%。截至今年2月28日,嘉实信息产业成立以来净增长54.8%,同期业绩基准为31.5%。
嘉实基金王鑫晨 港股科技投资“小王子”
13年证券从业经验、6年投资经验。曾任SPARX Group、Citigroup Global Markets研究员,2017年9月加入嘉实基金任行业研究员。具有嘉实科技投资团队典型的全球视野,无论是上一轮移动互联网+、到本轮人工智能浪潮,无论是AI最早的Transformer模型、到大语言模型,对全球前沿科技持续跟踪,才能保持敏锐反应。
资料显示,王鑫晨专注发掘全球信息革命下投资机会,聚焦互联网、AI产业、港股科技等机遇,也常常在嘉实基金“好奇心营地”栏目以“小王子”冒泡分享产业研究和科普知识,此前投资笔记和季报中也是坚定表示看好港股科技的战略性机遇。
其管理的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保持高仓位运作,从持仓风格来看前十大比较集中,看好互联网大厂,兼顾AI+汽车。本轮港股行情下,嘉实港股互联网核心资产大幅跑赢业绩基准,显示选股的实力。近一年净值上涨54.13%,排名同类港股通偏股型基金3/30(银河证券)。前几年虽经历港股持续逆风,从公开中报年报看,该产品基金经理持有份额超100万份,与持有人坚定同行。
嘉实基金陈俊杰 多年半导体实业+投研经验兼备
9年证券从业经验,2年投资经验。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系硕士、金融MBA。业内稀缺的多年实业+投研经验兼备,他曾拥有8年半导体实业经验,6年卖方半导体行业研究经验。2021年加入嘉实基金,历任制造组主分析师、嘉实全球产业升级基金经理。
成长投资风格,在控制波动的基础上,追求长期持续的绝对收益。投资方法论围绕周期与成长共振,在创新周期中选择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的核心线索,在行业周期中寻找景气度拐点。以产业视角在产业变化中寻找弹性强的线索方向,关注行业渗透、行业空间、竞争壁垒、景气度拐点等,追求锐度。
其在管理的嘉实全球产业升级成立于2023/2/9,截至产品2024年四季报,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达68.05%,超越基准46.98个百分点。根据银河证券数据,截至20241231,嘉实全球产业升级近一年排名全市场QDII股票型基金5/72。
嘉实基金陈涛 将“高质量成长”投资进行到底
9年证券从业经验,4年投资经验,硕士研究生、CFA。曾任西班牙巴塞罗那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2015年8月加入嘉实基金研究部任行业研究员。2020年8月开始陆续担任嘉实成长增强、嘉实企业变革等基金经理。
陈涛所在嘉实基金成长团队的核心投资策略关键词是“高质量成长”,聚焦于科技、先进制造、医药健康和大消费四大领域,通过大量的产业和公司层面的跟踪研究、持续观察中观产业趋势,再结合商业模式、竞争优势、长期空间、估值等因素精选个股。
陈涛专注从中观产业趋势中寻找长期投资机会,看好经济转型升级中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国产化机遇的层层展开。四季度显示,增加了受益于AI产业化和国产化趋势下的半导体和通信以及智能驾驶趋势下的汽车电子相关标的,相当可以。
嘉实基金孟夏 力争成为底仓型成长基金经理
10年证券从业经验,4年投资经验,复旦大学金融学硕士、CFA。2014年7月加入嘉实基金研究部,历任机械行业研究员、制造组组长等,也是嘉实基金从研究到投资自主培养的又一新锐投资经理。擅长先进制造、软硬科技、平台型服务业、消费和医疗制造、专精特新等领域投资研究。2020年7月起就陆续开始担任嘉实优势成长、嘉实领先成长、嘉实制造升级股票、嘉实成长驱动混合等基金经理。
孟夏投资风格围绕长久期高质量成长,坚信“长期可持续收益的唯一来源,是优秀企业持续成长创造的价值”;季报曾公开分享自己秉持的“三不、三尊重”原则,让人印象深刻:不躺平、不豪赌、不漂移;尊重市场、尊重不确定性、尊重客户体验。希望通过深度研究、持续聚焦顶级的企业、发掘长期的成长,成为长期业绩优秀的底仓型成长基金经理。
其管理的嘉实制造升级,根据银河证券数据,截至20250228近一年排名全市场股票型基金5/226,近一年净值增长52.61%。
嘉实基金杨欢 均衡成长风格
15年证券从业经验,9年投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2021年加入嘉实基金股票投研部。目前管理着嘉实互通精选、嘉实创新成长、嘉实匠心严选、嘉实创新动力混合、嘉实竞争力优选等产品。
杨欢是均衡成长GARP投资风格,即重视成长与估值的匹配,强调可预期的增长,重视企业业绩的确定性和成长的持续性。曾表示中长期维度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方向,认为当前市场阶段,泛科技是最主要的投资线索,在泛科技里面找业绩持续兑现,估值能够提升的景气子行业;同时积极寻找产能出清,需求持续向上,能够提价的子领域;最后关注医药消费,这两个板块估值都处于历史底部,消费是扩内需的重要抓手,医药主要关注AI对制药和医疗带来的变化。同时会结合宏观环境变化以及行业景气度比较,对组合进行动态调整。
在近年市场结构性行情下,今年2月,杨欢管理的嘉实创新动力、嘉实匠心严选净值双双创出新高。以其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嘉实互通精选为例,根据银河证券数据,截至2025年2月28日近一年净值增长率46.69%,排名全市场13/341。
总体而言,产品业绩背后,离不开投研体系的持续建设和人才培养,也更加要求在各个细分领域的研究高度依靠团队协同、发挥投研一体化作战能力。
据了解,嘉实基金在持续推进“多策略、团队制、平台性、一体化”投研体系建设进程,根据新的市场环境、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对各个领域的投资能力发展出更匹配的培养建设与考核方式,才能不断提升核心投资能力、创造持续的投资回报。公募基金“老中新”多层次人才涌现、平台化协同的投研体系不断发展,兼容并包、步履不停,也才能不断应对市场考验,努力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
业内人士热议指数化投资发展趋势
嘉实基金权益投资亮点纷呈,认识一下这几位实力投手
2025-04-03 来源:投资快报
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正逐步回暖。以中证偏股混合基金指数为代表,近一年上涨11.96%,今年以来上涨3.39%。
市场这种结构型行情演绎下,还是考验各家公募机构实力的,包括产品布局的前瞻性与体系化、以及投资研究与主动管理能力。尤其是本轮科技主线行情背后,新一轮科技创新多学科交叉、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螺旋演进下,对投资团队专业性、前瞻性、持续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2月收官,拉了一下主动基金的业绩表现,发现今年以来、近一年等维度看,多只嘉实基金产品位居涨幅前列,涌现不少实力“中生代”和新锐基金经理。
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另外几位科技成长方向的实力投手:
嘉实基金李涛 资深的TMT专业投手
16年证券从业经验,9年投资经验,是典型的专业科技背景“学研投”发展路径:清华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博士,曾师从国产EDA软件缔造者之一;2008年入行任行业研究员,是全市场最早一批的买方TMT研究员,见证行业成长;2012年1月加入嘉实基金,历任行业研究员、投资经理,拥有公募、专户、QFII等丰富投资经验。目前在管嘉实信息产业、嘉实积极配置一年持有等产品。
李涛投资风格成长,专注TMT、新能源、先进制造等投资,坚定看好A股核心科技,认为信息产业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赛道之一,相信中国必将诞生万亿级别的软件公司。
熟稔产业发展与细分脉络,才能不断前瞻挖掘产业创新中潜力上市公司,去伪存真。在近两年震荡行情下,嘉实信息产业2023年度净值增长19.04%,2024年度净值增长21.32%。截至今年2月28日,嘉实信息产业成立以来净增长54.8%,同期业绩基准为31.5%。
嘉实基金王鑫晨 港股科技投资“小王子”
13年证券从业经验、6年投资经验。曾任SPARX Group、Citigroup Global Markets研究员,2017年9月加入嘉实基金任行业研究员。具有嘉实科技投资团队典型的全球视野,无论是上一轮移动互联网+、到本轮人工智能浪潮,无论是AI最早的Transformer模型、到大语言模型,对全球前沿科技持续跟踪,才能保持敏锐反应。
资料显示,王鑫晨专注发掘全球信息革命下投资机会,聚焦互联网、AI产业、港股科技等机遇,也常常在嘉实基金“好奇心营地”栏目以“小王子”冒泡分享产业研究和科普知识,此前投资笔记和季报中也是坚定表示看好港股科技的战略性机遇。
其管理的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保持高仓位运作,从持仓风格来看前十大比较集中,看好互联网大厂,兼顾AI+汽车。本轮港股行情下,嘉实港股互联网核心资产大幅跑赢业绩基准,显示选股的实力。近一年净值上涨54.13%,排名同类港股通偏股型基金3/30(银河证券)。前几年虽经历港股持续逆风,从公开中报年报看,该产品基金经理持有份额超100万份,与持有人坚定同行。
嘉实基金陈俊杰 多年半导体实业+投研经验兼备
9年证券从业经验,2年投资经验。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系硕士、金融MBA。业内稀缺的多年实业+投研经验兼备,他曾拥有8年半导体实业经验,6年卖方半导体行业研究经验。2021年加入嘉实基金,历任制造组主分析师、嘉实全球产业升级基金经理。
成长投资风格,在控制波动的基础上,追求长期持续的绝对收益。投资方法论围绕周期与成长共振,在创新周期中选择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的核心线索,在行业周期中寻找景气度拐点。以产业视角在产业变化中寻找弹性强的线索方向,关注行业渗透、行业空间、竞争壁垒、景气度拐点等,追求锐度。
其在管理的嘉实全球产业升级成立于2023/2/9,截至产品2024年四季报,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达68.05%,超越基准46.98个百分点。根据银河证券数据,截至20241231,嘉实全球产业升级近一年排名全市场QDII股票型基金5/72。
嘉实基金陈涛 将“高质量成长”投资进行到底
9年证券从业经验,4年投资经验,硕士研究生、CFA。曾任西班牙巴塞罗那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2015年8月加入嘉实基金研究部任行业研究员。2020年8月开始陆续担任嘉实成长增强、嘉实企业变革等基金经理。
陈涛所在嘉实基金成长团队的核心投资策略关键词是“高质量成长”,聚焦于科技、先进制造、医药健康和大消费四大领域,通过大量的产业和公司层面的跟踪研究、持续观察中观产业趋势,再结合商业模式、竞争优势、长期空间、估值等因素精选个股。
陈涛专注从中观产业趋势中寻找长期投资机会,看好经济转型升级中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国产化机遇的层层展开。四季度显示,增加了受益于AI产业化和国产化趋势下的半导体和通信以及智能驾驶趋势下的汽车电子相关标的,相当可以。
嘉实基金孟夏 力争成为底仓型成长基金经理
10年证券从业经验,4年投资经验,复旦大学金融学硕士、CFA。2014年7月加入嘉实基金研究部,历任机械行业研究员、制造组组长等,也是嘉实基金从研究到投资自主培养的又一新锐投资经理。擅长先进制造、软硬科技、平台型服务业、消费和医疗制造、专精特新等领域投资研究。2020年7月起就陆续开始担任嘉实优势成长、嘉实领先成长、嘉实制造升级股票、嘉实成长驱动混合等基金经理。
孟夏投资风格围绕长久期高质量成长,坚信“长期可持续收益的唯一来源,是优秀企业持续成长创造的价值”;季报曾公开分享自己秉持的“三不、三尊重”原则,让人印象深刻:不躺平、不豪赌、不漂移;尊重市场、尊重不确定性、尊重客户体验。希望通过深度研究、持续聚焦顶级的企业、发掘长期的成长,成为长期业绩优秀的底仓型成长基金经理。
其管理的嘉实制造升级,根据银河证券数据,截至20250228近一年排名全市场股票型基金5/226,近一年净值增长52.61%。
嘉实基金杨欢 均衡成长风格
15年证券从业经验,9年投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2021年加入嘉实基金股票投研部。目前管理着嘉实互通精选、嘉实创新成长、嘉实匠心严选、嘉实创新动力混合、嘉实竞争力优选等产品。
杨欢是均衡成长GARP投资风格,即重视成长与估值的匹配,强调可预期的增长,重视企业业绩的确定性和成长的持续性。曾表示中长期维度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方向,认为当前市场阶段,泛科技是最主要的投资线索,在泛科技里面找业绩持续兑现,估值能够提升的景气子行业;同时积极寻找产能出清,需求持续向上,能够提价的子领域;最后关注医药消费,这两个板块估值都处于历史底部,消费是扩内需的重要抓手,医药主要关注AI对制药和医疗带来的变化。同时会结合宏观环境变化以及行业景气度比较,对组合进行动态调整。
在近年市场结构性行情下,今年2月,杨欢管理的嘉实创新动力、嘉实匠心严选净值双双创出新高。以其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嘉实互通精选为例,根据银河证券数据,截至2025年2月28日近一年净值增长率46.69%,排名全市场13/341。
总体而言,产品业绩背后,离不开投研体系的持续建设和人才培养,也更加要求在各个细分领域的研究高度依靠团队协同、发挥投研一体化作战能力。
据了解,嘉实基金在持续推进“多策略、团队制、平台性、一体化”投研体系建设进程,根据新的市场环境、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对各个领域的投资能力发展出更匹配的培养建设与考核方式,才能不断提升核心投资能力、创造持续的投资回报。公募基金“老中新”多层次人才涌现、平台化协同的投研体系不断发展,兼容并包、步履不停,也才能不断应对市场考验,努力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