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亚洲

本文相关基金

更多

相关资讯

嘉实动态

主动被动皆硬核,这个科技成长团队值得重点关注

字体大小:

2025年科技成长投资几乎成为市场共识,诸多细分方向都跑出可观的超额收益。科技成长投资由于其特殊性,选用基金时需要广度与深度并重。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选择几位经验丰富、投研扎实、能力圈突出的基金经理,构建一个组合并长期持有,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式。对有一定专业能力,愿意自主掌舵的投资者而言,选好指数基金投资工具,有助于提升细分方向的锐度,增强掌控感。

在业内,嘉实基金的科技投资团队我一直重点关注。本轮结构性行情中嘉实基金表现突出,主动权益与指数基金皆有亮点。主动权益既有中生代实力派,也有潜力新秀。指数基金,既有跟踪细分方向、能提供精准锚定的被动指数,也有力争叠加阿尔法的指数增强型基金。像“成长五剑”去年10月调入的王贵重管理的嘉实科技创新,就为组合贡献了不菲收益。

八位干将,实力硬核

主动管理能力是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嘉实科技投资团队在这轮科技成长行情中多点开花,取得优秀的整体业绩,多位基金经理超额业绩亮眼吸引市场关注。他们能力圈突出,各有特性,互为补充。

表1:嘉实科技成长方向部分基金经理的代表基金一览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4.3.7-2025.3.7

嘉实科技投资团队有多位中生代实力派和潜力新生力量,是嘉实基金 “多策略、团队制、平台性、一体化”策略的集中体现。有的适合作为科技成长投资的底仓配置选择,有的适合作为专攻港股方向的特色配置,还有的在数据要素、人形机器人、美股科技投资等细分方向上多年深耕、实力硬核,能充分满足多元投资需求。

各具精彩,突破科技投资重围

嘉实科技成长方向的八位基金经理不仅取得不错的成绩,他们在多个领域特色鲜明,强力突围。

1、王贵重:六边形科技成长投资

王贵重2015年7月加入嘉实基金,有10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6年投资经验,历任嘉实基金TMT行业研究员、科技组组长,现任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

来源:Wind,截至2025.3.7,业绩区间为基金经理任职以来

王贵重的代表作是嘉实科技创新混合,2019年5月开始管理,任职回报达197.91%,同期业绩基准仅上涨18.35%,同期沪深300指数仅上涨7.04%。作为首批7只科创主题基金之一,嘉实科技创新自成立以来,净值累计涨幅最高。特别是2月下旬,净值已收复2021年牛市时的高点,再创历史新高。(来源:Wind,2019.5.7-2025.3.7)

在科技成长方向上,王贵重的表现更像六边形全能战士。他聚焦信息、能源、生命这三大人类本质寻求,在人工智能、互联网、新能源、生物科技等领域均有建树,对相关的产业浪潮的投资机会均有较好把握。选股具有较全面的覆盖,A股与港股市场兼顾,从万亿市值龙头到千亿市值白马再到中小市值的专精特新企业,都能为其所用。

难得的是,王贵重特别重视投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2022年是科技成长投资比较困难的一年:老产业趋势处于尾声,新趋势尚未到来。在缺乏行业景气,以及相关公司估值性价比不足的情况下,他把股票仓位一度降低至70%左右。在2023年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兴起后,又转为接近满仓的积极运作。

从年度业绩表现看,2020年以来,仅在2022年小幅跑输沪深300指数约两个点,其他年份均显著战胜沪深300指数。走过行业逆风期,能够持续把握新一轮科技周期涌现的机遇,产品累计净值创出新高,投资者持有体验较好。

2、李涛:乘人工智浪潮,掘金信息产业投资

李涛2012年1月加入嘉实基金,有16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是全市场最早一批的买方TMT研究员,拥有公募、专户、QFII等丰富投资经验。

来源:Wind,截至2025.3.7,业绩区间为基金经理任职以来

李涛的代表作是嘉实信息产业发起式股票,2022年12月开始管理该基金,任职回报57.44%,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0.2%。(来源:Wind,2022.12.16-2025.3.7)

李涛对TMT、人工智能等主题行情把握能力较强,特别是对人工智能的产业趋势洞察深刻。2023年初,观察到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正值发展初期,对标海外龙头,国产替代领域会有重大投资机会。随着时间推移和行业成熟度提升,国产算力、端侧AI、“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机会,均一一挖掘。

在此之外,李涛还围绕信创、数据要素进行积极布局。在这一过程中,他较早看到了国产软件突围的可能性,率先分享到了相关领域的投资红利。李涛对先进制造领域也有较深的见解,他与宋阳共同管理的嘉实清洁能源股票对固态电池领域有前瞻布局,在同类新能源主题基金中业绩出色。

3、王鑫晨:洞察港股机遇,深耕科技板块投资

王鑫晨2017年9月加入嘉实基金,有13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此前曾在多家国际投行任研究员,具有宽广的国际投资视野。

来源:Wind,截至2025.3.7,业绩区间为基金经理任职以来

王鑫晨的代表作是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资产(王贵重共同管理)。过去一年上涨65.51%,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1.07%。(来源:Wind,2024.3.7-2025.3.7)

早在2022年9月,王鑫晨就公开表示看好港股互联网、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彼时,他认为流动性因素对港股科技公司形成估值压制,并且认为港股科技板块值得用时间来换未来的上涨空间。回头再看,王鑫晨的洞察虽然偏左侧,但他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投资方向,没有风格漂移。2024年5月,他再次强调把握港股历史低位布局机会。

王鑫晨从全球信息产业革命扩散的视角出发,结合公司业绩、行业景气、行业比较等要素,在港股互联网、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进行积极布局,最终在本轮的港股春天行情里迎来了业绩爆发。

4、蔡丞丰:百里挑一聚焦成长,做高胜率科技投资

蔡丞丰有16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2021年3月加入嘉实基金。此前在多家机构任职,管理的产品均有不错表现。

来源:Wind,业绩区间为2024.3.7-205.3.7

蔡丞丰的代表作是嘉实绿色主题股票,2023年2月开始管理该基金,过去一年上涨61.13%,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1.07%。(来源:Wind,2024.3.7-2025.3.7)

蔡丞丰前期专注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美股市场的创新企业投研,随后能力圈从硬科技、半导体逐步拓展到新能源、创新药、消费等领域,对工程师红利优势有独到见解。在投资中以胜率为先导,不断做减法。他认为,投资是百里挑一的聚焦过程,有所为同时有所不为,回避价值毁灭型企业尤为重要。从投资体系看,对产业趋势带来的贝塔机会更为看重,在产业浪潮演绎的过程中,更加偏向择股。

在本轮人工智能产业浪潮中,蔡丞丰聚焦以芯片设计为核心的半导体产业链,对国产替代板块中GPU、SoC、高速连接、存储器、显示驱动等细分领域均有布局。得益于全球产业链验证思维,2024年半年报中,他提到了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居高思危,A股芯片指数底部夯实,板块中蕴含着历史级别机遇。从近期美股、A股半导体、高科技板块的走势看,见解颇具前瞻性。

5、陈俊杰:实业入行+卖方经验,聚焦全球产业升级

陈俊杰2021年3月加入嘉实基金,此前拥有8年半导体产业实业从业经验。后曾在两家卖方机构担任电子行业分析师,对国内外信息产业技术路径的发展有深刻见解。

来源:Wind,截至2025.3.7,业绩区间为基金经理任职以来

2023年2月开始,陈俊杰与刘杰共同管理嘉实全球产业升级股票。自担任基金经理以来,基金累计上涨66.50%,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4.58%。(来源:Wind,2023.2.7-2025.3.7)

陈俊杰立足产业深度研究,在控制波动的基础上,在美股、A股与港股三个市场中精选个股,追求长期可持续的收益。围绕周期+成长,在持股思路上表现出分散策略与集中策略的对立统一。

在每一期季报,陈俊杰向投资者阐发全球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趋势、新变化,尤其是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制造两大领域。他强调,在创新周期中要以渗透率快速提升为抓手,寻找戴维斯双击投资机会;在行业周期中,则侧重寻找景气度拐点。在QDII基金的管理中,陈俊杰不断进行市场比较,掘金投资机会。

6、陈涛:高质量成长投资与均衡布局并举

陈涛有9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2015年8月加入嘉实基金,此前曾在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审计师。

来源:Wind,业绩区间为2024.3.7-205.3.7

陈涛的代表作是嘉实企业变革股票,于2023年12月开始管理。在过去一年上涨21.65%,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1.07%。(来源:Wind,2024.3.7-2025.3.7)

与其他几位基金经理不同,陈涛更偏向均衡化的高质量成长。他专注从中观产业趋势中寻找长期投资机会,聚焦于科技、先进制造、医药健康和大消费四大领域。在定期报告中,陈涛会向投资者清晰阐述行业配置排序,从中既可以看出对高质量成长投资的见解,也可以看到他对均衡、适度偏离投资的追求。陈涛尊重市场趋势反馈,也关注逆向投资机会。

例如,在2024年半年报中,陈涛认为当前市场风险偏好降低至冰点,市场不愿意给予未来任何权重,少数避险、稳定板块演变成了趋势投资。他在组合中构建起高韧性的哑铃,既有资源、金融股配置,也有科技、制造、消费医药配置。这些高质量投资方向,始终会出现在定期报告中,但每个季度的排序不同,重仓股也有渐进式的更迭变化。

7、孟夏:科技赋能制造,坚守“三不、三尊重”原则

孟夏2014年7月加入嘉实基金,历任机械行业研究员、制造组组长,有10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

来源:Wind,截至2025.3.7,业绩区间为基金经理任职以来

孟夏的代表作是嘉实制造升级股票,于2023年7月开始管理,任职回报36.32%,同期沪深300指数仅上涨3.65%。(来源:Wind,2023.7.25-2025.3.7)嘉实制造升级股票重点掘金人形机器人板块,同时关注传统制造业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投资机遇。

孟夏既管理主题基金,也管理均衡成长型基金,投资能力圈覆盖先进制造、平台型服务业、消费、医疗以及专精特新中小盘股票挖掘。在投资中,孟夏坚守“三不、三尊重”的投资原则。“三不”指不躺平、不豪赌、不漂移,“三尊重”指尊重市场、尊重不确定性、尊重客户体验。在发掘人形机器人板块投资机会的过程中,强调不会纯粹基于主题概念做投资,而是寻找相关产业里真正有竞争力、中长期能够兑现业绩的优秀企业进行投资。

除人形机器人之外,嘉实制造升级股票还配置消费机器人板块,孟夏认为该板块相对顺经济周期,可与人形机器人板块形成互补关系。在打磨先进制造能力圈的同时,孟夏也积极向外拓展,尤其是深挖中小盘板块隐形冠军的投资机会,他希望通过深度研究,持续聚焦优质成长、长期成长,成为长期业绩优秀的底仓型成长基金经理。

8、杨欢:擅长科技+制造,主抓戴维斯双击机会

杨欢2021年3月加入嘉实基金,有15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他管理的嘉实创新动力混合是首批与持有期挂钩的浮动费率基金。

来源:Wind,业绩区间为2024.3.7-205.3.7

杨欢的代表作是嘉实互通精选股票,于2022年7月参与管理。过去一年上涨53.74%,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1.07%。(来源:Wind,2024.3.7-2025.3.7)

杨欢聚焦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两大投资方向,偏好在泛科技领域找到业绩持续兑现,估值能够提升的景气子行业,抓业绩与估值双升的戴维斯双击机会。会结合宏观环境变化以及行业景气度比较,对组合进行调整,风格较为积极。

在投资过程中,杨欢侧重从产业趋势入手进行个股与行业分析。他比较重视成长与估值的匹配,强调可预期的增长,追求企业业绩的确定性和成长的持续性。他总结多年的投资经验,尤其是来自熊市的风险管理教训,正逐渐向GARP均衡成长风格演化。

聚焦细分领域,提供精准工具

在科技成长方向,嘉实基金不仅有多位主动基金经理坐镇八方,同时还基于深度研究寻找长坡厚雪优质Beta,精细化打造多只定位鲜明的指数基金产品,清晰易懂、风格鲜明。嘉实基金聚焦国家政策支持的新兴产业,在指数布局上具有前瞻性,擅长挖掘有潜力的细分方向,帮助投资者便捷布局相关方向。

表2:嘉实基金旗下部分代表性科技指数产品

数据来源:基金2024年四季报

嘉实基金拥有全市场规模最大的科创板芯片ETF(588200)。该ETF有联接基金,为场外投资者提供了芯片投资方向上的配置利器。与中证芯片产业指数相比,科创芯片指数具有更高的盈利预期、更高的研发投入、以及更多的细分投资方向,更具弹性空间。

在港股方向,拥有全市场规模较大的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基金(501311),覆盖港股互联网平台、先进制造、创新药、云计算等领域。港股2021年以来遭遇三年熊市,但2024年以来,在宏观经济复苏、指数成分股业绩触底回升、降本增效的背景下,港股通新经济指数表现出较强的弹性,走出估值修复行情。近5年业绩表现,从落后沪深300指数约20个点,到领先超20个点的蜕变。

在人工智能产业投资浪潮中,中游软件服务行业是继算力、光通信板块之后,新近崛起的投资热点。嘉实中证软件服务ETF(159852)是全市场规模较大的软件方向ETF,其联接基金(012619)为场外投资者把握软件板块投资机会提供了便利。人工智能产业方向具有上中下游的传导性。中游软件行业的爆发,体现了掘金细分领域,掌握全产业链投资逻辑的重要性。

新能源汽车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下半场向智能驾驶方向发展。嘉实基金早在2021年就布局了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基金,该基金与嘉实智能汽车股票、嘉实新能源新材料股票等,共同组成了新能车+智能驾驶的矩阵。

在科技成长指数的布局上,在关注贝塔的基础上,嘉实基金也关注吸收优秀主动投资思想、获取策略增强收益的可能性。嘉实上证科创板50指数增强、嘉实中证半导体指数增强便是其中的代表性基金,力争实现对基准指数的增强。

科技投资,“从投到顾”

由于高速成长的创新产业有一定不确定性,科技成长投资的波动一般也较大。为了帮助投资者获取产业发展红利,嘉实基金坚持两手抓:一边提升投研实力,一边想办法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嘉实科技投资团队经过20余年深耕,构筑起了牢固的护城河。传承投研文化,将科技投资方法论体系化,基于第一性原理,围绕能源、信息、生命三大科技发展主线进行布局。在投资框架上,强调把脉大方向、把握投资节奏、优选公司布局、重视估值风控的四步法。为进一步提高选股质量,嘉实科技团队建立起了六维选股模型,围绕空间、竞争、盈利模式、管理层、成长性、市场预期,对上市公司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之际,更是运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赋能投研流程,优化投研产出,在28个一级子行业、112个二级子行业完成了知识图谱构建。

嘉实基金科技投资产品矩阵完善,除本文提及的8+6之外,还在其他细分条线也有布局。主动权益与指数基金并重,当前已覆盖科技+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信息安全、智能汽车、机器人等多领域,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为切实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嘉实基金在投教内容提供、投资者陪伴领域也下了大力气。在各大触点平台主动搭建投教、陪伴体系,连接投资者。在市场波动时,基金经理主动发声、分享投资笔记等,多形式产业脉络的科普等,助力基金持有人提升投资体验。

结语

在科技产业变革的浪潮前,嘉实科技投资团队凭借深厚的研究积淀与敏锐的洞察力勇立潮头,持续为投资者构建起丰富的选择。主动权益基于长期深度研究,厚积薄发,精准捕捉科技产业主线。指数基金则前瞻布局,提供贝塔与贝塔+阿尔法的双重选择,对细分方向进行高效追踪。嘉实基金科技投资团队拥有深厚的积淀、扎实的投研、丰富的选择、暖心的温度,值得长期重点关注。

声明:基金、基金投顾组合的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的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基金投顾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顾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顾试点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



主动被动皆硬核,这个科技成长团队值得重点关注

2025-04-03 来源:二鸟说

2025年科技成长投资几乎成为市场共识,诸多细分方向都跑出可观的超额收益。科技成长投资由于其特殊性,选用基金时需要广度与深度并重。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选择几位经验丰富、投研扎实、能力圈突出的基金经理,构建一个组合并长期持有,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式。对有一定专业能力,愿意自主掌舵的投资者而言,选好指数基金投资工具,有助于提升细分方向的锐度,增强掌控感。

在业内,嘉实基金的科技投资团队我一直重点关注。本轮结构性行情中嘉实基金表现突出,主动权益与指数基金皆有亮点。主动权益既有中生代实力派,也有潜力新秀。指数基金,既有跟踪细分方向、能提供精准锚定的被动指数,也有力争叠加阿尔法的指数增强型基金。像“成长五剑”去年10月调入的王贵重管理的嘉实科技创新,就为组合贡献了不菲收益。

八位干将,实力硬核

主动管理能力是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嘉实科技投资团队在这轮科技成长行情中多点开花,取得优秀的整体业绩,多位基金经理超额业绩亮眼吸引市场关注。他们能力圈突出,各有特性,互为补充。

表1:嘉实科技成长方向部分基金经理的代表基金一览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4.3.7-2025.3.7

嘉实科技投资团队有多位中生代实力派和潜力新生力量,是嘉实基金 “多策略、团队制、平台性、一体化”策略的集中体现。有的适合作为科技成长投资的底仓配置选择,有的适合作为专攻港股方向的特色配置,还有的在数据要素、人形机器人、美股科技投资等细分方向上多年深耕、实力硬核,能充分满足多元投资需求。

各具精彩,突破科技投资重围

嘉实科技成长方向的八位基金经理不仅取得不错的成绩,他们在多个领域特色鲜明,强力突围。

1、王贵重:六边形科技成长投资

王贵重2015年7月加入嘉实基金,有10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6年投资经验,历任嘉实基金TMT行业研究员、科技组组长,现任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

来源:Wind,截至2025.3.7,业绩区间为基金经理任职以来

王贵重的代表作是嘉实科技创新混合,2019年5月开始管理,任职回报达197.91%,同期业绩基准仅上涨18.35%,同期沪深300指数仅上涨7.04%。作为首批7只科创主题基金之一,嘉实科技创新自成立以来,净值累计涨幅最高。特别是2月下旬,净值已收复2021年牛市时的高点,再创历史新高。(来源:Wind,2019.5.7-2025.3.7)

在科技成长方向上,王贵重的表现更像六边形全能战士。他聚焦信息、能源、生命这三大人类本质寻求,在人工智能、互联网、新能源、生物科技等领域均有建树,对相关的产业浪潮的投资机会均有较好把握。选股具有较全面的覆盖,A股与港股市场兼顾,从万亿市值龙头到千亿市值白马再到中小市值的专精特新企业,都能为其所用。

难得的是,王贵重特别重视投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2022年是科技成长投资比较困难的一年:老产业趋势处于尾声,新趋势尚未到来。在缺乏行业景气,以及相关公司估值性价比不足的情况下,他把股票仓位一度降低至70%左右。在2023年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兴起后,又转为接近满仓的积极运作。

从年度业绩表现看,2020年以来,仅在2022年小幅跑输沪深300指数约两个点,其他年份均显著战胜沪深300指数。走过行业逆风期,能够持续把握新一轮科技周期涌现的机遇,产品累计净值创出新高,投资者持有体验较好。

2、李涛:乘人工智浪潮,掘金信息产业投资

李涛2012年1月加入嘉实基金,有16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是全市场最早一批的买方TMT研究员,拥有公募、专户、QFII等丰富投资经验。

来源:Wind,截至2025.3.7,业绩区间为基金经理任职以来

李涛的代表作是嘉实信息产业发起式股票,2022年12月开始管理该基金,任职回报57.44%,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0.2%。(来源:Wind,2022.12.16-2025.3.7)

李涛对TMT、人工智能等主题行情把握能力较强,特别是对人工智能的产业趋势洞察深刻。2023年初,观察到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正值发展初期,对标海外龙头,国产替代领域会有重大投资机会。随着时间推移和行业成熟度提升,国产算力、端侧AI、“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机会,均一一挖掘。

在此之外,李涛还围绕信创、数据要素进行积极布局。在这一过程中,他较早看到了国产软件突围的可能性,率先分享到了相关领域的投资红利。李涛对先进制造领域也有较深的见解,他与宋阳共同管理的嘉实清洁能源股票对固态电池领域有前瞻布局,在同类新能源主题基金中业绩出色。

3、王鑫晨:洞察港股机遇,深耕科技板块投资

王鑫晨2017年9月加入嘉实基金,有13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此前曾在多家国际投行任研究员,具有宽广的国际投资视野。

来源:Wind,截至2025.3.7,业绩区间为基金经理任职以来

王鑫晨的代表作是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资产(王贵重共同管理)。过去一年上涨65.51%,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1.07%。(来源:Wind,2024.3.7-2025.3.7)

早在2022年9月,王鑫晨就公开表示看好港股互联网、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彼时,他认为流动性因素对港股科技公司形成估值压制,并且认为港股科技板块值得用时间来换未来的上涨空间。回头再看,王鑫晨的洞察虽然偏左侧,但他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投资方向,没有风格漂移。2024年5月,他再次强调把握港股历史低位布局机会。

王鑫晨从全球信息产业革命扩散的视角出发,结合公司业绩、行业景气、行业比较等要素,在港股互联网、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进行积极布局,最终在本轮的港股春天行情里迎来了业绩爆发。

4、蔡丞丰:百里挑一聚焦成长,做高胜率科技投资

蔡丞丰有16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2021年3月加入嘉实基金。此前在多家机构任职,管理的产品均有不错表现。

来源:Wind,业绩区间为2024.3.7-205.3.7

蔡丞丰的代表作是嘉实绿色主题股票,2023年2月开始管理该基金,过去一年上涨61.13%,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1.07%。(来源:Wind,2024.3.7-2025.3.7)

蔡丞丰前期专注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美股市场的创新企业投研,随后能力圈从硬科技、半导体逐步拓展到新能源、创新药、消费等领域,对工程师红利优势有独到见解。在投资中以胜率为先导,不断做减法。他认为,投资是百里挑一的聚焦过程,有所为同时有所不为,回避价值毁灭型企业尤为重要。从投资体系看,对产业趋势带来的贝塔机会更为看重,在产业浪潮演绎的过程中,更加偏向择股。

在本轮人工智能产业浪潮中,蔡丞丰聚焦以芯片设计为核心的半导体产业链,对国产替代板块中GPU、SoC、高速连接、存储器、显示驱动等细分领域均有布局。得益于全球产业链验证思维,2024年半年报中,他提到了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居高思危,A股芯片指数底部夯实,板块中蕴含着历史级别机遇。从近期美股、A股半导体、高科技板块的走势看,见解颇具前瞻性。

5、陈俊杰:实业入行+卖方经验,聚焦全球产业升级

陈俊杰2021年3月加入嘉实基金,此前拥有8年半导体产业实业从业经验。后曾在两家卖方机构担任电子行业分析师,对国内外信息产业技术路径的发展有深刻见解。

来源:Wind,截至2025.3.7,业绩区间为基金经理任职以来

2023年2月开始,陈俊杰与刘杰共同管理嘉实全球产业升级股票。自担任基金经理以来,基金累计上涨66.50%,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4.58%。(来源:Wind,2023.2.7-2025.3.7)

陈俊杰立足产业深度研究,在控制波动的基础上,在美股、A股与港股三个市场中精选个股,追求长期可持续的收益。围绕周期+成长,在持股思路上表现出分散策略与集中策略的对立统一。

在每一期季报,陈俊杰向投资者阐发全球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趋势、新变化,尤其是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制造两大领域。他强调,在创新周期中要以渗透率快速提升为抓手,寻找戴维斯双击投资机会;在行业周期中,则侧重寻找景气度拐点。在QDII基金的管理中,陈俊杰不断进行市场比较,掘金投资机会。

6、陈涛:高质量成长投资与均衡布局并举

陈涛有9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2015年8月加入嘉实基金,此前曾在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审计师。

来源:Wind,业绩区间为2024.3.7-205.3.7

陈涛的代表作是嘉实企业变革股票,于2023年12月开始管理。在过去一年上涨21.65%,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1.07%。(来源:Wind,2024.3.7-2025.3.7)

与其他几位基金经理不同,陈涛更偏向均衡化的高质量成长。他专注从中观产业趋势中寻找长期投资机会,聚焦于科技、先进制造、医药健康和大消费四大领域。在定期报告中,陈涛会向投资者清晰阐述行业配置排序,从中既可以看出对高质量成长投资的见解,也可以看到他对均衡、适度偏离投资的追求。陈涛尊重市场趋势反馈,也关注逆向投资机会。

例如,在2024年半年报中,陈涛认为当前市场风险偏好降低至冰点,市场不愿意给予未来任何权重,少数避险、稳定板块演变成了趋势投资。他在组合中构建起高韧性的哑铃,既有资源、金融股配置,也有科技、制造、消费医药配置。这些高质量投资方向,始终会出现在定期报告中,但每个季度的排序不同,重仓股也有渐进式的更迭变化。

7、孟夏:科技赋能制造,坚守“三不、三尊重”原则

孟夏2014年7月加入嘉实基金,历任机械行业研究员、制造组组长,有10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

来源:Wind,截至2025.3.7,业绩区间为基金经理任职以来

孟夏的代表作是嘉实制造升级股票,于2023年7月开始管理,任职回报36.32%,同期沪深300指数仅上涨3.65%。(来源:Wind,2023.7.25-2025.3.7)嘉实制造升级股票重点掘金人形机器人板块,同时关注传统制造业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投资机遇。

孟夏既管理主题基金,也管理均衡成长型基金,投资能力圈覆盖先进制造、平台型服务业、消费、医疗以及专精特新中小盘股票挖掘。在投资中,孟夏坚守“三不、三尊重”的投资原则。“三不”指不躺平、不豪赌、不漂移,“三尊重”指尊重市场、尊重不确定性、尊重客户体验。在发掘人形机器人板块投资机会的过程中,强调不会纯粹基于主题概念做投资,而是寻找相关产业里真正有竞争力、中长期能够兑现业绩的优秀企业进行投资。

除人形机器人之外,嘉实制造升级股票还配置消费机器人板块,孟夏认为该板块相对顺经济周期,可与人形机器人板块形成互补关系。在打磨先进制造能力圈的同时,孟夏也积极向外拓展,尤其是深挖中小盘板块隐形冠军的投资机会,他希望通过深度研究,持续聚焦优质成长、长期成长,成为长期业绩优秀的底仓型成长基金经理。

8、杨欢:擅长科技+制造,主抓戴维斯双击机会

杨欢2021年3月加入嘉实基金,有15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他管理的嘉实创新动力混合是首批与持有期挂钩的浮动费率基金。

来源:Wind,业绩区间为2024.3.7-205.3.7

杨欢的代表作是嘉实互通精选股票,于2022年7月参与管理。过去一年上涨53.74%,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1.07%。(来源:Wind,2024.3.7-2025.3.7)

杨欢聚焦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两大投资方向,偏好在泛科技领域找到业绩持续兑现,估值能够提升的景气子行业,抓业绩与估值双升的戴维斯双击机会。会结合宏观环境变化以及行业景气度比较,对组合进行调整,风格较为积极。

在投资过程中,杨欢侧重从产业趋势入手进行个股与行业分析。他比较重视成长与估值的匹配,强调可预期的增长,追求企业业绩的确定性和成长的持续性。他总结多年的投资经验,尤其是来自熊市的风险管理教训,正逐渐向GARP均衡成长风格演化。

聚焦细分领域,提供精准工具

在科技成长方向,嘉实基金不仅有多位主动基金经理坐镇八方,同时还基于深度研究寻找长坡厚雪优质Beta,精细化打造多只定位鲜明的指数基金产品,清晰易懂、风格鲜明。嘉实基金聚焦国家政策支持的新兴产业,在指数布局上具有前瞻性,擅长挖掘有潜力的细分方向,帮助投资者便捷布局相关方向。

表2:嘉实基金旗下部分代表性科技指数产品

数据来源:基金2024年四季报

嘉实基金拥有全市场规模最大的科创板芯片ETF(588200)。该ETF有联接基金,为场外投资者提供了芯片投资方向上的配置利器。与中证芯片产业指数相比,科创芯片指数具有更高的盈利预期、更高的研发投入、以及更多的细分投资方向,更具弹性空间。

在港股方向,拥有全市场规模较大的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基金(501311),覆盖港股互联网平台、先进制造、创新药、云计算等领域。港股2021年以来遭遇三年熊市,但2024年以来,在宏观经济复苏、指数成分股业绩触底回升、降本增效的背景下,港股通新经济指数表现出较强的弹性,走出估值修复行情。近5年业绩表现,从落后沪深300指数约20个点,到领先超20个点的蜕变。

在人工智能产业投资浪潮中,中游软件服务行业是继算力、光通信板块之后,新近崛起的投资热点。嘉实中证软件服务ETF(159852)是全市场规模较大的软件方向ETF,其联接基金(012619)为场外投资者把握软件板块投资机会提供了便利。人工智能产业方向具有上中下游的传导性。中游软件行业的爆发,体现了掘金细分领域,掌握全产业链投资逻辑的重要性。

新能源汽车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下半场向智能驾驶方向发展。嘉实基金早在2021年就布局了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基金,该基金与嘉实智能汽车股票、嘉实新能源新材料股票等,共同组成了新能车+智能驾驶的矩阵。

在科技成长指数的布局上,在关注贝塔的基础上,嘉实基金也关注吸收优秀主动投资思想、获取策略增强收益的可能性。嘉实上证科创板50指数增强、嘉实中证半导体指数增强便是其中的代表性基金,力争实现对基准指数的增强。

科技投资,“从投到顾”

由于高速成长的创新产业有一定不确定性,科技成长投资的波动一般也较大。为了帮助投资者获取产业发展红利,嘉实基金坚持两手抓:一边提升投研实力,一边想办法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嘉实科技投资团队经过20余年深耕,构筑起了牢固的护城河。传承投研文化,将科技投资方法论体系化,基于第一性原理,围绕能源、信息、生命三大科技发展主线进行布局。在投资框架上,强调把脉大方向、把握投资节奏、优选公司布局、重视估值风控的四步法。为进一步提高选股质量,嘉实科技团队建立起了六维选股模型,围绕空间、竞争、盈利模式、管理层、成长性、市场预期,对上市公司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之际,更是运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赋能投研流程,优化投研产出,在28个一级子行业、112个二级子行业完成了知识图谱构建。

嘉实基金科技投资产品矩阵完善,除本文提及的8+6之外,还在其他细分条线也有布局。主动权益与指数基金并重,当前已覆盖科技+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信息安全、智能汽车、机器人等多领域,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为切实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嘉实基金在投教内容提供、投资者陪伴领域也下了大力气。在各大触点平台主动搭建投教、陪伴体系,连接投资者。在市场波动时,基金经理主动发声、分享投资笔记等,多形式产业脉络的科普等,助力基金持有人提升投资体验。

结语

在科技产业变革的浪潮前,嘉实科技投资团队凭借深厚的研究积淀与敏锐的洞察力勇立潮头,持续为投资者构建起丰富的选择。主动权益基于长期深度研究,厚积薄发,精准捕捉科技产业主线。指数基金则前瞻布局,提供贝塔与贝塔+阿尔法的双重选择,对细分方向进行高效追踪。嘉实基金科技投资团队拥有深厚的积淀、扎实的投研、丰富的选择、暖心的温度,值得长期重点关注。

声明:基金、基金投顾组合的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的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基金投顾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顾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顾试点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