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亚洲

本文相关基金

更多

相关资讯

嘉实动态

投资课:AI浪潮下的智能制造产业机遇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DeepSeek 大模型开源爆火,人工智能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更新迭代,科技股行情持续演绎。在这波科技浪潮中,智能制造领域的多个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不断涌现新的突破和应用,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Part.01

智能制造多点开花

科技赋能多领域革新

今年春晚舞台上,一群穿着花棉袄的活泼又新奇的“演员”——人形机器人,春晚首次由机器人演绎了变换队形、舞动身体、转手绢等舞蹈动作,惊艳四座,完美诠释了人机互动的民间艺术魅力新形式,是人类史上首次大型全AI 驱动的全自动集群人形机器人表演。这或许可以作为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走向公众视野的一个标志。

业界预计,今年或是人形机器人步入发展的拐点时期。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将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批量生产,2027年形成规模化产业链,2035年市场规模或达3000亿元。政策目标清晰,叠加AI大模型技术突破,行业进入爆发前夜。在技术层面,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包括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伺服控制和运动控制等,目前伺服控制和运动控制等技术突破,使得人形机器人在关节高精度传动、前空翻、空中回旋踢等性能日益提升。

智能化的加速推进,不仅发生在机器人也同样在渗透率快速提高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智能汽车与人形机器人呈现技术同源性,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称,“汽车终将演变为移动智能体”,从大模型到 DeepSeek,从智驾方案到智能网联,从智驾平权到高阶智驾……智能化正在以迅猛发展势头重塑中国汽车产业,车企通过AI赋能,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同时反哺智驾技术迭代,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闪耀登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2025年汽车智能驾驶有望进入高速发展期。新产品、新理念、新营销模式正在为智能驾驶领域的发展带来动力,汽车行业智能化有望迎来广度和深度的双重拓展,智能化无疑为汽车产业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超8500亿元,城轨营业里程将达1.3万公里,同比增长7.5%。中国轨道交通装备2024年出口额达9.26万亿元,近十年复合增长率10.92%。在技术应用方面,轨道交通在智能化进程也在快速推进,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车辆制造,从通信信号系统到运营管理,智能制造装备诸如无人化检修机器人在场景加速渗透。与此同时,政策强调“新建与改造并重”,早期线路智能化升级需求迫切,高端装备国产化提速,高铁轴承、牵引系统等核心部件打破海外垄断,轨道交通设备更新开启了新的智能制造周期。

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智驾技术推广、轨交投资放量三大趋势交织,智能制造领域迎来“政策-技术-市场”三重共振。通过对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轨道交通等智能制造领域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不断突破,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智能制造领域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Part.02

为何当前是布局智能制造的较好时点?

今年以来Deepseek开启了一轮科技牛结构性行情,未来随着产业趋势持续兑现,有望成为新一轮科技牛主线。智能制造领域作为科技与制造的深度融合,将在这轮科技浪潮中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崛起,还是智能汽车、轨道交通等产业的持续发展,都将为智能制造产业链带来业绩增长的动力,主要聚焦于智能制造产业的科创机械指数具有配置价值:

首先,政策红利密集释放,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政府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要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着重提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科创机械的核心全部都是智能制造行业,是根正苗红的新质生产力指数,符合当前时点经济发展的客观方向。

第二,估值与盈利性价比凸显。截至今年3月7日,科创机械指数市盈率(TTM)仅39.63,显著低于科创板其他宽基指数,如科创50(115.61)、科创100(222.44)、科创200(295.83);成分股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68.86%,根据2024年6月30日,年报数据统计,科创机械指数成份股净资产收益率(ROE)5.24%,安全边际与成长性相对较高。

第三,产业周期共振。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轨道交通均处于技术转化与规模放量临界点,叠加制造业顺周期复苏,板块具备“科技+周期”双重弹性,科创机械指数投资价值具有传统周期、国产替代、设备升级、设备更新、经济复苏多重机遇。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想要布局智能制造领域,嘉实上证科创板工业机械 ETF 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投资工具。嘉实科创机械 ETF 紧密跟踪科创机械指数,该指数选取了科创板市场中选取50只市值较大的城轨铁路装备、工业自动化、工程机械等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反映了科创板机械产业的整体表现。通过投资嘉实科创机械 ETF,投资者可以一键布局智能制造领域的优质企业,核心优势包括:

精准覆盖赛道

聚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轨道交通三大领域,前十大权重股涵盖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轨交龙头。

高弹性小市值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末,成分股平均市值128亿元,300亿以下企业占比65%,科创机械指数弹性大,近半年反弹更明显,截至2025/3/26,近半年科创机械指数涨幅为46.65%(注:科创机械指数历年表现:2020年22%、2021年32%、2022年-19%、2023年-13%、2024年-11%,数据来源:wind)。

政策与产业共振

受益于“科八条”并购重组支持、设备更新专项债加码,成分股盈利稳定性强。

嘉实上证科创板工业机械ETF凭借对核心赛道的精准覆盖、高弹性特征及低估值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布局智能制造的高效工具。当下,正是借道ETF捕捉产业升级红利的黄金窗口。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本产品由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投资课:AI浪潮下的智能制造产业机遇

2025-04-02 来源:嘉实基金

今年以来,DeepSeek 大模型开源爆火,人工智能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更新迭代,科技股行情持续演绎。在这波科技浪潮中,智能制造领域的多个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不断涌现新的突破和应用,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Part.01

智能制造多点开花

科技赋能多领域革新

今年春晚舞台上,一群穿着花棉袄的活泼又新奇的“演员”——人形机器人,春晚首次由机器人演绎了变换队形、舞动身体、转手绢等舞蹈动作,惊艳四座,完美诠释了人机互动的民间艺术魅力新形式,是人类史上首次大型全AI 驱动的全自动集群人形机器人表演。这或许可以作为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走向公众视野的一个标志。

业界预计,今年或是人形机器人步入发展的拐点时期。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将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批量生产,2027年形成规模化产业链,2035年市场规模或达3000亿元。政策目标清晰,叠加AI大模型技术突破,行业进入爆发前夜。在技术层面,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包括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伺服控制和运动控制等,目前伺服控制和运动控制等技术突破,使得人形机器人在关节高精度传动、前空翻、空中回旋踢等性能日益提升。

智能化的加速推进,不仅发生在机器人也同样在渗透率快速提高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智能汽车与人形机器人呈现技术同源性,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称,“汽车终将演变为移动智能体”,从大模型到 DeepSeek,从智驾方案到智能网联,从智驾平权到高阶智驾……智能化正在以迅猛发展势头重塑中国汽车产业,车企通过AI赋能,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同时反哺智驾技术迭代,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闪耀登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2025年汽车智能驾驶有望进入高速发展期。新产品、新理念、新营销模式正在为智能驾驶领域的发展带来动力,汽车行业智能化有望迎来广度和深度的双重拓展,智能化无疑为汽车产业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超8500亿元,城轨营业里程将达1.3万公里,同比增长7.5%。中国轨道交通装备2024年出口额达9.26万亿元,近十年复合增长率10.92%。在技术应用方面,轨道交通在智能化进程也在快速推进,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车辆制造,从通信信号系统到运营管理,智能制造装备诸如无人化检修机器人在场景加速渗透。与此同时,政策强调“新建与改造并重”,早期线路智能化升级需求迫切,高端装备国产化提速,高铁轴承、牵引系统等核心部件打破海外垄断,轨道交通设备更新开启了新的智能制造周期。

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智驾技术推广、轨交投资放量三大趋势交织,智能制造领域迎来“政策-技术-市场”三重共振。通过对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轨道交通等智能制造领域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不断突破,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智能制造领域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Part.02

为何当前是布局智能制造的较好时点?

今年以来Deepseek开启了一轮科技牛结构性行情,未来随着产业趋势持续兑现,有望成为新一轮科技牛主线。智能制造领域作为科技与制造的深度融合,将在这轮科技浪潮中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崛起,还是智能汽车、轨道交通等产业的持续发展,都将为智能制造产业链带来业绩增长的动力,主要聚焦于智能制造产业的科创机械指数具有配置价值:

首先,政策红利密集释放,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政府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要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着重提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科创机械的核心全部都是智能制造行业,是根正苗红的新质生产力指数,符合当前时点经济发展的客观方向。

第二,估值与盈利性价比凸显。截至今年3月7日,科创机械指数市盈率(TTM)仅39.63,显著低于科创板其他宽基指数,如科创50(115.61)、科创100(222.44)、科创200(295.83);成分股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68.86%,根据2024年6月30日,年报数据统计,科创机械指数成份股净资产收益率(ROE)5.24%,安全边际与成长性相对较高。

第三,产业周期共振。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轨道交通均处于技术转化与规模放量临界点,叠加制造业顺周期复苏,板块具备“科技+周期”双重弹性,科创机械指数投资价值具有传统周期、国产替代、设备升级、设备更新、经济复苏多重机遇。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想要布局智能制造领域,嘉实上证科创板工业机械 ETF 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投资工具。嘉实科创机械 ETF 紧密跟踪科创机械指数,该指数选取了科创板市场中选取50只市值较大的城轨铁路装备、工业自动化、工程机械等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反映了科创板机械产业的整体表现。通过投资嘉实科创机械 ETF,投资者可以一键布局智能制造领域的优质企业,核心优势包括:

精准覆盖赛道

聚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轨道交通三大领域,前十大权重股涵盖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轨交龙头。

高弹性小市值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末,成分股平均市值128亿元,300亿以下企业占比65%,科创机械指数弹性大,近半年反弹更明显,截至2025/3/26,近半年科创机械指数涨幅为46.65%(注:科创机械指数历年表现:2020年22%、2021年32%、2022年-19%、2023年-13%、2024年-11%,数据来源:wind)。

政策与产业共振

受益于“科八条”并购重组支持、设备更新专项债加码,成分股盈利稳定性强。

嘉实上证科创板工业机械ETF凭借对核心赛道的精准覆盖、高弹性特征及低估值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布局智能制造的高效工具。当下,正是借道ETF捕捉产业升级红利的黄金窗口。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本产品由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Sitemap